当地时间28日,联合国安理会全票通过2790号决议,将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的授权期限最终延长至2026年12月31日,并自同日启动有序且安全的撤军程序,力争在未来12个月内完成从黎巴嫩境内的全面撤离。
联黎部队过去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为何在此时安理会选择结束其任务?这是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8月28日,安理会正式通过延长联黎部队任务的决议,但决议同时明确规定,联黎部队的任务将在2026年12月31日结束,随后启动为期一年的撤离过程,逐步从黎巴嫩全面撤出。
联黎部队被认为是全球规模最大、驻留时间最长的联合国维和特派团之一,成立于1978年3月,依据安理会第425与426号决议设立。至今为止,尽管以色列与黎巴嫩之间尚无公认的正式边界,只有被称为“蓝线”的指认线,联黎部队的部署在一定程度上为黎巴嫩南部的局势提供了稳定基础。然而,2024年以色列与真主党冲突升级后,以色列政府多次公开指责联黎部队未能有效执行任务,未能迫使真主党解除武装,甚至被声称在某些场合成为对方的“人盾”,因而要求联黎部队撤离。
展开剩余56%在此背景下,过去一段时间里,以色列方面不断释放信号,强烈要求尽快结束联黎部队的任务,并对各方施加压力,避免授权再度延长。与之相对,联合国方面此前却普遍认为联黎部队的存在对维护南黎巴嫩地区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安理会就延长联黎部队授权与是否结束任务展开了密集磋商。据公开信息,这次投票原定于8月25日进行。然而,美国坚持要求在决议文本中明确写入“结束联黎部队任务”的表述;而法国等起草文本的成员则主张在联合国秘书长提交关于缩减联黎部队规模的报告后再作决定。由于各方分歧仍然很大,投票不得不被延期至28日举行。
实际上,在安理会通过决议的现场,多国代表强调,结束联黎部队的任务并不等同于放弃安理会此前通过的相关决议的效力,包括1701号等,应继续尊重黎巴嫩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明确以色列需要承担对黎巴嫩的责任。
展望未来,联黎部队在2026年12月31日正式结束任务后,黎以边境的局势走向将如何发展,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未来的16个月,国际社会、区域力量及冲突双方的互动,将决定区域安全格局的走向,相关各方也将持续关注撤离过程的安排与后续的维稳工作。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于:天津市美港通证券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